贵州经济贸易大学以“四个聚力”筑牢校园安全稳定防线
贵州经济贸易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始终将抓牢校园安全工作作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以“四个聚力”强意识、提能力、保安全、显成效,抓严抓实校园安全管理服务工作,确保校园安全稳定。
聚力宣传教育培训强意识。一是健全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机制。将安全宣传教育纳入学校年度工作要点,明确年度工作目标;学校以班级为单位,在班委中设立安全委员;各学院明确以党委副书记为主体的安全宣传责任人,充分发挥学生宿舍楼栋长、层长、寝室长“三长制”平台作用,贯通安全宣传教育各关键环节,确保各项安全宣传工作能够及时高效、上下贯通、全面覆盖。二是明确安全宣传教育重点。充分利用主题宣传日、宣传月等时间节点开展安全宣传教育主题活动;充分用好各级各类校园媒体加强安全宣传;学工、研工、保卫等部门联动,协调邀请相关专家、领导到校开展各项安全教育主题培训,将“防诈反诈”纳入学校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培训内容;成立学生安全宣讲团,适时开展安全教育宣讲;开展常态化消防安全演练,确保每名师生每年至少参与一次消防演练,切实提升消防“四个能力”。三是上好国家安全教育课程。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着力将国家安全教育课程打造为安全宣传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将国家安全教育及军事理论、军事训练课程纳入必修课,系统学习总体国家安全观,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国家安全意识。
聚力应急体系建设提能力。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学校成立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消防工作委员会、校园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研判校园安全形势,督促检查各项安全管理措施落实情况。二是夯实消防基础设施建设。西校区一期、二期消防整改全部完成,2025年将启动东、南校区消防设施改造工程,相关改造完成后,学校消防管理水平将提升至新台阶;全面落实消防系统维保,常态化开展消防巡查检查,确保各校区消防系统正常运行。三是常态化演练保障消防战斗力。全校设置有5个微型消防站,以微型消防站为节点,加强智能消防预警系统建设,提升消防预警和前端感知能力;组建了一支20人的消防应急队伍,常态化开展消防应急演练和巡查。近五年内,学校未发生重大火灾,偶发的火情均在第一时间得到迅速有效处置。四是加强应急处突能力建设。各校区选拔精干安保队员,成立应急处突队伍,制定应对突发事件先期处置最小单元方案,常态化开展应急处突训练与演练;加强技防建设,配齐日常防暴和校园应急救援装备,构建校园对讲系统,提升应急响应速度。五是深入开展警校联动。加强与属地公安部门的协调联动,建立定期沟通研判机制,提升安全信息感知和重要信息核查能力,对专项工作共同研讨制定更有力举措;联合属地派出所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治理,联动处置突发事件。
聚力日常值班值守护安全。一是严格值班值守。强化保卫处干部双人24小时值班备勤制度和校园24小时值守制度,推动安保力量下沉学生宿舍区,完善安保体系网格建设,第一时间响应学生求助和处置突发事件。二是严格巡逻巡查。通过“点、线、面”即重点部位定点值守、路线巡逻和区域巡查的方式,全天候动态掌握和防范校园异常情况;建立由值班干部负责的晨巡、午巡、晚巡、夜巡制度,动态全面排查校园安全隐患。三是坚持服务师生至上。在加强安全管理的同时,强调服务至上理念,对师生求助快速热情响应、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整改、对师生的意见建议认真吸纳。2024年以来,共协助将受伤、生病学生送医30余次,清除马蜂窝100余处,捕蛇30余次。
聚力校园交通治理显成效。一是规范化管理电动自行车。建立电动自行车通行证二维码管理制度,开发电动自行车管理系统,推行校园电动自行车通行证实名制,实现校园电动自行车信息化、规范化管理;稳步有序推进东、南校区电动自行车禁行示范区建设和减量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东、南校区校园环境整洁度显著提升;建设完善电动自行车通行配套设施,在校门入口增设栏杆与警示柱,实现电动自行车、机动车和行人分流。二是全面禁止燃油摩托车在校内行驶。2024年3月以来,持续推进燃油摩托车禁行工作,截至目前,校园内已基本杜绝燃油摩托车停放和行驶。三是加强机动车乱停乱放与超速治理。完善机动车违停处罚流程,对违规停放超3次的机动车,予以暂停进校一周处理;对超速行驶车辆,跟进调查并将情况通报所在单位,情节严重的,禁止进校。四是严把入校关。正确处理校园“开与关”的关系,在保障教学、科研和对外交流正常需求的前提下,有序开放校园,严格机动车、电动自行车及行人入校管理,防范输入性安全隐患,筑牢校园安全首道防线。